今天,《对话》栏目的客人是一位微距摄影大咖,他称自己的昆虫微距作品为“雕虫小技”,并长期在朋友圈晒出这些充满趣味的小生命,其中不少作品还获得全国大奖,他就是“福建老邱”邱军。现在,让我们一起进入他的“摄影课堂”,感受肉眼看不到的昆虫微观世界吧! 人物名片 邱军 福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。2010年“福建省十佳摄影家”;2009年-2012年连续被评为“福州市优秀摄影家”;2009年-2011年连续被评为《摄影之友》年度之星;2010年福州首届茉莉花艺术三等奖。上百幅作品在全国性专业报刊发表。
Bessie: 邱老师您好,之前就听说您的风光片拍得非常好,是什么原因让您开始玩微距呢?
老邱: 我是一个唯美主义者,喜欢记录高颜值的东西。早期玩摄影是爱好,喜欢旅行嘛,与大家分享旅途的美景。因为风光、纪实类的图片会受到时间季节的影响,所以在空档期里我会穿插着拍些微距。记得有人说过“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,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。”大自然充满奥妙,当我们真正走近它们的时候,会惊讶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。 微距摄影并不神秘,我觉得它是普通摄影的延伸,它的拍摄技巧和普通摄影其实很像,只是用了专业的镜头,以及微距生态摄影更要遵守自然界物种自然法则,不可改变动植物的习性、色彩…… 邱军
《分道扬镳》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荒野传奇摄影大赛优秀奖 《大眼瞪小眼》 蚁蛛
《上网》 大銀腹蛛
Bessie: 那您刚开始玩微距的时候,会拍些什么呢?
老邱: 刚开始用微距拍花,菊盏、荷花……还有水珠。差不多一年后,我开始拍蜗牛,蜗牛行动缓慢,质感通透,不怕人,是微距摄影入门很好的拍摄选择。 《蜗牛的旋律》首届世界风光国际摄影艺术大展入选2010《影像视觉》年度全球摄影师大赛优秀奖;福建22届艺术节优秀奖
《牧》
Bessie: 您说过,每一次摄影都是在挑战自己,自己拍得最好的照片永远是下一张。那么,您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拍摄水平的?有什么渠道可以分享一下吗?
老邱: 没有特别系统地学习,主要和几个摄影朋友一起摸索,欣赏好看的片子,从模仿开始。我在太平洋摄影部落网站上学习各种片子的拍摄技巧,比如生态类的、微距类的。还认识了很多摄影大师,比如杨朝晖老师,他在构图、色彩、光线上比较讲究,我学到了很多。 蝌蚪
宽胸蝇虎
小蝽
Bessie: 平时去哪儿拍昆虫呢?会带上家人一起采风吗?
老邱: 我经常一个人去森林公园拍,离家近,环境我熟悉,它的危险度、生物分布我比较了解。还有寿山日溪也经常去。大多昆虫生活在水边,或是灌木丛里,阴暗、湿度够,比如蜗牛。但甲虫类,夜蛾类大多生长在大森林里面。 不会带家人,太辛苦啦,怕他们吃不消。我拍昆虫,一般会穿长袖长裤、戴帽子,带一些止痒的药品,但在灌木丛里还是会被花脚蚊、小黑虫咬,严重的时候,红疙瘩1个月都消不掉。还有一次拍摄,树上的毛毛虫掉到脖子上了。(笑) 放大8倍下的蚜虫
甲虫
《我心飞扬》 高速连拍
Bessie: 您平时会ps或是摆拍照片吗?
老邱: 老实说,早年会ps一些风光片,因为采风的时候没碰到好天气,回家后就会进行图片的二次加工。 2009年,我参加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,螳螂的作品《对峙》获奖。之后,国家地理要求获奖者提供照片的原图,也就是RAW格式。RAW格式对作品的色彩、拍摄时间、拍摄数据上没办法改动。这个比赛对我的触动很大,让我更有动力坚持拍摄微距,来改变目前摄影圈“无片不P”的坏风气。 《对峙》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荒野传奇摄影大赛优秀奖
《荷塘艳色》
《亮灰蝶的爱》
Bessie: 一些昆虫例如蚊子、苍蝇,平时听名字就让人讨厌的害虫,但在您的镜头里却特别有意思,给人萌萌哒的感觉。那么,每次拍摄会去专门等待这些充满趣味性的画面吗?
老邱: 逮到什么拍什么,拍到有意思的图片,配文后分享到朋友圈。(笑)在我们身边有各种小生命,对于摄影师而言,只要它没有泛滥成灾,都应该保留、记录下来。没有虫子就没有鸟,要保证生物链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嘛。同样,在拍摄过程中,我不会违背自然规律,不会因为怜悯而去干预昆虫间的弱肉强食。 苍蝇
放大3倍下的大头蚂蚁
放大5倍下的草蚊子
Bessie: 您的作品《觅食》获得了中国国家地理荒野传奇野生动物组铜奖,能和我们聊聊当时的创作故事吗?
老邱: 这幅作品是2013年10月在森林公园桃花园停车场边上的一棵树上拍的,那时候我带着学员去采风。这棵树被虫蛀了,向外流汁液,吸引了很多昆虫停在上面觅食。我拍了十天,拍到了十几种蝴蝶。有白黛眼蝶、稻眉眼蝶、琉璃蛱蝶、罗蛱蝶、双眼蝶……(如数家珍) 微距难在哪儿呢?微距景深浅,拍摄距离只有1-4毫米,所以摄像中一定要把握焦平面,才能把握画面各个主体的清晰度。微距拍摄,一定要努力对焦,其间有几个小技巧:一个是拍摄器材上ios要够强,拍摄速度要够快;第二是把握焦平面,对焦点尽量与眼平行,通常,我会把焦点对在昆虫眼睛上。第三,要娴熟运用闪光灯,正面补光(45度角),更能捕捉昆虫的细节。有时拍摄可以尝试背后补光,逆光片更容易出好作品,因为它可以形成轮廓光,让昆虫看起来更通透。
《觅食》2015年中国国家地理荒野传奇——野生动物组铜奖
微距摄影拍摄技巧正确曝和光线
微距摄影拍摄技巧正确曝和光线
白裳猫蛺蝶
蠍蛉 用光单灯
蠍蛉 用光双灯
Bessie: 在福州,什么时间拍虫子比较推荐呢?
老邱: 福州的虫季从4月底开始,可以一直拍到11月。有的虫子一年一代,有的虫子一年两代,蝴蝶的话一年三代。像螳螂5月初就开始繁殖,现在就可以去拍了,而且你很可能会碰到一种叫姬蜂的寄生虫,把自己的卵产在螳螂的卵或幼虫里,等自己的卵发育成熟,姬蜂的幼虫就把螳螂的幼虫吃掉了。(笑) 具体时间的话,我习惯早上六七点去拍,那时昆虫身上沾着露水,反应迟钝,便于拍摄。另外,昆虫在捕食、交配的时候,注意力集中,也是比较好拍的。
《戏日》 螳螂
粗腿姬蜂寄生在螳螂卵上
弯斑姬蜂虻 高速连拍
Bessie: 谢谢邱老师为我们带来这么多有趣、实用的拍摄小技巧。那么,接下来您有什么微距摄影计划可以和大家分享?
老邱: 昆虫和生态存在联系。从拍摄上来说,我希望能从以往的标本式照片向生态环境片转变,让画面更有故事性,通过拍摄昆虫反映当代社会环境的问题,呼吁大家保护自然。第二个想拍虫子生长的整个过程,从卵到幼虫到成虫的蜕变。第三个想拍昆虫的视频,有动感、有过程,能更直观地表现它们。 《圆床》生态片
《长鼻蜡蝉》生态片
— THE END —
编辑:贝茜 世荣
实习生:李婷婷
图片由邱军提供
福州日报社影像中心出品,转载请标明出处